在数字化时代,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防范意识,国际与教育学院23级学前教育11班特别举办了一场反诈主题班会——《今天的你再次上当了吗?》。本次班会汇报人金慧怡同学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了诈骗的本质、手段及预防措施,并通过真实案例警示大家。
啥是诈骗
诈骗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常见的诈骗形式包括电话诈骗、网络诈骗、信用卡诈骗等。诈骗不仅触犯法律,还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给受害者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
如何应对
1、遇到诈骗时保持冷静,及时报警,并向警方提供相关信息。
2、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3、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保护隐私安全。
一、诈骗手段与案例
诈骗分子的手段五花八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诈骗方式:
1. 冒充身份:冒充公检法、银行工作人员等,骗取信任后实施诈骗。
2. 各色兼职:以高薪兼职为诱饵,骗取押金或个人信息。
3. 网络刷单:以“轻松赚钱”为名,诱导受害者垫付资金后消失。
4. 情感诈骗:通过网络交友获取信任,随后以各种理由索要钱财。
真实案例
2024年4月28日,詹同学在“换号吧”平台出售游戏账号时,收到一条购买信息。对方以“包赔业务”为由,诱导詹同学点击虚假链接并操作手机,最终骗走一万余元。
案例启示
1、不点:不点击陌生链接。
2、不信: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
3、不看:不随意查看不明来源的信息。
二、预防诈骗
为了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以下几点请牢记!
1.不贪图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谨防“免费午餐”。
2.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辨别真假信息,不轻信陌生人的话。
3.保护个人信息:网上冲浪时注意隐私安全,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4.核实对方信息:网上聊天或转账前,务必核实对方身份。
5.正当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因感情用事而落入诈骗陷阱。
6.保持冷静:遇到可疑情况时,先冷静思考,切勿冲动行事。

诈骗无处不在,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掌握防范技巧,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希望通过这次班会,大家都能增强反诈意识,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免受诈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