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教育学院 >> 党团建设 >> 党建工作 >>

国际与教育学院|新时代赣鄱先锋--躬耕教坛,勇攀科研高峰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 时间:2025-02-28 16:23 浏览:

        通过学习宣传“新时代赣鄱先锋”的先进事迹,让广大人民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干有方向。本期学习榜样——“赣鄱先锋”冷成彪。

个人简介

        冷成彪,男,汉族,1982年7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东华理工大学三级教授,博导。现任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曾获陕西省优秀学生干部、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等,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江西省首届青年井冈学者和江西省“双千计划”等省部级人才计划,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为人师表,潜心耕耘教育。冷成彪教授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持“以身作则,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深耕教坛,致力于培养人通才。他治学态度严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他总是率先垂范,亲自带领学生深入野外一线,开展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引导学生在人生与科研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此外,他还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融入教学之中,出版了两部高等学校教材,其中《地球科学概论》被国内20多所高校采用。他依托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和各类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与创新创业项目,在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他累计培养研究生20多名,其中2名毕业生荣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1名留学生荣获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多名毕业生获评东华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勇于创新,实现自我价值。作为矿床学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他始终坚持矿床模型服务找矿勘查的原则,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成岩成矿过程、矿床保存机制、理论指导找矿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被他人引用2500多次。
        在实践矿床模型服务找矿勘查的过程中,他始终立足于野外地质现象的细致观察,同时借助现代高精尖的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努力创建符合地质事实的矿床模型,力争实现找矿突破。他带领团队研发了斑岩矿床蚀变分带填图的新方法,并在西藏岗讲和云南普朗等矿区成功应用,为矿区深边部及外围找矿突破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他还参与建立了内蒙古迪彦钦阿木斑岩钼矿床的成矿与找矿模型,并指导找矿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

        团队协作,共同进步。他深刻理解团队合作的力量,将自己的科研经验和严谨的治学理念无私地传授给团队的每一位成员。特别是在项目申报等关键时间节点,他必定亲自审阅和修改申报书,有效提升了申报的成功率。这种“传帮带”的精神不仅促进了他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推动了整个团队的协同发展。
        在工作中,冷成彪教授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在生活中,他则是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的好朋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同事、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胸怀大局、团结协作,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